內容來自sina新聞

城鎮化增六成住房需求 能兌現多少得打個問號

  在日前召開的2014新型城鎮化企業社會責任指數發佈暨中國新型城鎮化高峰論壇上,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秦虹透露,按照2020年達到人均35平方米住房面積的目標計算,我國將有60%的住房需求來自新型城鎮化。

  住建部專傢拋出的這一預測,顯然讓樓市相關利益方聽瞭很興奮。那些正在為消化庫存、回籠資金而煩惱的開發商聽到這句話,有可能會化焦慮為興奮。正在為樓市降溫、土地出讓金收入大幅下滑而苦惱的部分地方政府,聽瞭住建部專傢的話,同信貸雲林西螺信貸房貸台南西港房貸樣會暗自高興。

  當前中國樓市似乎遭遇瞭前所未有的"危機",不僅國內外唱衰之聲一浪高過一浪,而且土地成交情況、房屋成交情況、一手房及二手房價格、房地產投資等指標都出現瞭不同程度的降溫。在這種不景氣的市況下,開發商與地方政府顯然希望看到某些東西給樓市註入信心,住建部專傢拋出的觀點無疑正是開發商與地方政府所需要的。類似於"新型城鎮化可新增六成住房需求"這樣的觀點出自住建部專傢之口,或許真的能改變一部分人預期,從短期來看它有利於樓市復蘇,但是,這種預期產生的效果卻不利於樓市長期的可持續發展。》》想買房就猛擊:焦點樓盤導購獨傢推薦

  在筆者看來,新型城鎮化很難成為樓市救兵,指望新型城鎮化來拯救樓市不太現實。住建部專傢"新型城鎮化可新增六成住房需求"的說法,也隻不過是一種理論上的預測,現實不一定會按照理論設計的劇本來演繹。盡管中央確定的城鎮化六大任務中,推進農村人口轉移等任務與房地產有密切關系,但農業轉移人口進城能否對房地產形成有效需求,還是個大大的問號。

  其一,農業轉移人口能否在城市買得起房是個問題。目前,已經有2億多農民工生活在城市,但真正能買得起房的農民工卻不多。雖然《國傢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改革思路不同於過去城鎮化發展思路,從戶籍改革、就業、社會保障等方面努力改善進城農民的權利,但這一規劃能否完全落地還有待觀察。

  也就是說,如果新農民工的權利保障與收入,比過去的農民工好不瞭多少,如果房價還繼續上漲,很多新農民工根本沒有能力購房,那麼新型城鎮化帶來的住房需求就隻是虛幻的一種需要,無法轉化為真實的需求。如果大比例的農民工住房問題要通過保障房來解決,這種住房需求對商品房開發商來說意義不大,甚至對地方政府是一種壓力。

  其二,哪些城市受益也有待觀察。從新型城鎮化規劃思路來看,主要是引導農民轉移到小城市、小城鎮,這種思路固然沒有錯,但有可能是"一廂情願",因民間房屋信貸設定利率多少免費諮詢試算為小城鎮提供的就業機會、公共服務遠遠不如大城市,如果農民主要流向大城市,對小城市而言不可能帶來六成住房需求。最後很可能會出現一種錯位現象,即小城市提供大量住房,而農民不願意來,產生不瞭住房需求,而大城市住房供應總體偏緊,價格不斷上漲,而農民卻偏偏願意來。

  所以,新型城鎮化雖然讓人充滿期待,但它不可能成為解決當下樓市問題的救兵。如果不從樓市自身去解決問題,天天巴望著新型城鎮化天降甘霖,希望很可能會變成失望,樓市甚至可能因此病得更重。

新聞來源http://qd.house.sina.com.cn/news/2014-06-29/07302796831.s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antiag5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